1、人工收粮劣势多。企业多个业务环节采用人工处理的方式,效率低,出错率高,极易由于数据填写失误等人为原因给粮库经营带来风险。
2、收粮过程中的“徇私舞弊”行为难杜绝。粮食收购环节较多且其中涉及多个检验环节,极易出现内部人员互通的情况,在粮食鉴定登记和检斤等环节会给公司造成巨大损失。
3、数据统计不及时。粮食收购旺季,单天粮食收购量为千吨级,业务工作量大,人工记录纸质数据压力大,无法及时统计数据。
1、与设备建立可配置化通讯,项目内所使用的工控机通过维护物理地址的方式,分别维护连接此工控机的其他设备参数,当设备发生变更时可进行自由配置。
2、根据当前收购粮食的标准,维护各检测项目的标准区间和扣重比,形成计价方式,可自动获取相对应的计价方式以及自动计算售粮的金额。
3、建立入门登记,实现一车一人一物一标签,所有车辆与负责人员信息绑定,车辆进场前将对车辆、人员、送粮单位等信息进行核查,确认准确无误后放行进场。
4、售粮车根据引导排队扦样,系统自动读取标签信息,取样完成后,车辆进入等待区进行等待,扦样部分将通过四个样品为一组的形式进行检测。
5、将系统与检验仪器直接通讯,检验员认证身份信息,检验仪器自动将检验结果上传到系统,对检验仪器上的数据修改设置权限。
6、粮食完成检测、称重卸粮后系统自动获取对应的计价方式,按照对应的计价方式生成最终的售粮总额。
7、对于在检测过程中留取的样品,会进行赋码操作。当发生复检的情况时系统可通过扫描留样料袋上的条码信息,自动调出该样品的历史检验记录。
1、实现粮食收购过程全面资源管理,按照要求的实体、组织、操作人员、仪器设备、检测样品、方法文件、环境设施、委托方等进行全方位的管理。
2、实现对检验流程的标准化和自动化管理,并且在流转过程中做到全程受控。
3、通过对RFID标签、IC卡信息扫描实现对进厂发卡、车辆验证、扦样数据、检验数据、检验人员以及收粮标准的追溯,防止出现舞弊现象。
4、实现粮食收购系统与检测设备的数据采集和结果自动上传。
5、实现报表开发功能和查询功能,便于领导层及时查询各形式的报表并进行导出。
项目采用制造管理平台的附属系统LIMS系统,是实验室管理科学发展的成果,是实验室管理科学与现代信息技术结合的产物,并与项目现场所使用物联网技术、数据存储技术、数据采集技术进行整合。实验室的检测,遵循ISO17025准则,建立一个稳定、易于使用的实验室管理系统,为委托方提供准确、稳定的实验室检测数据。提高分析结果可靠性,实现检测的可追溯性。通过条码、二维码、RFID等技术实现检测质量程序管理的规范化、标准化,完成粮食收购过程与实验室的匹配、结合。